姓名:沈巍
第3届优秀医师
所属医院:江阴中医医院
职务:心内科医师
个人介绍: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毁灭性的,受灾人多地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天灾无情,人有情。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地、全力以赴帮助灾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
  这次我们江阴市组建赴川抗震救灾援建大队共130人,到四川绵竹帮助灾区人民搭建活动板房,使灾区人民居有定所,及早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我踊跃捐款,积极报名参战,并有幸和市人民医院骨科的任亚军医生一起被选为随队医生,负责援建大队的医疗保障。2008年6月3日下午在市政府文明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和誓师大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建设局、卫生局领导、我院龚院长、市人民医院张副院长也一起为我们送行。历经36小时的火车,我们于6月5号早晨8点到达四川省德阳市。经短时休息后,当天下午全体人员坐汽车到达绵竹工地。工地位于绵竹市景观大道2号桥东边,是江苏省建设系统援建活动板房一期工地,占地面积很广,预期一个月要完成一万多套活动板房,我们江阴市要完成351套活动板房。到达绵竹工地当天,艳阳高照,工地上旌旗、横幅标语飘扬,车水马龙,一片繁忙、大会战的景象,体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气氛,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当天下午我们援建队的任务是:搭建我们的帐篷,包括住宿、指挥、医疗、食堂帐篷,分发各类物资。我和任医生主要是布置我们的医疗帐篷,以便能及早开始医疗工作。
  地陷天不塌,大灾有大爱。我们援川队员牢记使命责任,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行使神圣职责。当时我们工作的工地环境极其恶劣,条件非常艰苦。按照要求,建筑工地施工队伍进场前必须要做到“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可这里无水、无电、无路,场地还没有彻底平整过,仍是一片农田,还有麦秸残留。我们援建队虽自带了柴油发电机,但功率小,电压不稳定,仅能用于白天食堂电饭煲的使用,夜间照明及少量电扇使用。因电压不稳,许多队员的手机充电器都被损坏了。生活用发电的时间是凌晨4点至夜间12点。为解决用水问题,花费1800元人民币请当地农民打了一口10米深的机井,为安全起见,机井水仅用于洗涮。饮用水、食堂炊事用水都用桶装纯净水、矿泉水,每天需要10—20多桶。在绵竹的那些日子里,几乎天天有余震,地震时脚底下如打雷般地动的感觉;白天气候炎热,帐篷里闷热异常,气温达45度以上,无法待在里面;我们都不同程度地被晒伤,皮肤红肿、疼痛、起泡、脱皮;夜间蚊虫密集,被叮咬后奇痒无比,许多蚊子状如小蜻蜓;周围噪音很大,夜间难以入睡;下雨后地面泥泞,帐篷里漫水,床铺、被子被雨水打湿。工作一天下来全身汗水浸透,灰土粘身,但热水供应有限,也只能用温水甚至冷水擦一擦、洗一洗。
  我们援建队的高兴明、赵志兴、金国忠、沈金才几位同志都是六十岁上下的老党员,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特别是赵志兴同志已是第三次参加抗震救灾,他们不顾年领大,身患多种疾病,主动报名参加赴川援建队。高兴明同志曾说:“我这样做,不为名利,只想给单位的年轻人,给儿孙做个好榜样,他人有难时,我们应该主动地、无私地给予帮助,不能只顾自己。”多么朴实的言语,真挚的情感啊!到绵竹后,他们和我们年轻人一起在工地上住帐篷、吃大锅饭,经受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这些老党员们无怨无悔,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带领工人们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搭建活动板房,同时为让工人们吃得好,不辞辛苦,亲自制定菜谱、采购食品、管理食堂。我们的领队、总指挥、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强副局长更是废寝忘食地工作,安排援建队的衣食住行、协调工程材料、指挥工程进度、沟通兄弟单位等方面,尽管血压升高、声带出血失声,但他仍然坚持在工地现场,边服药边工作,我们都为之折服。刘建敏同志是我们援建队中唯一的女性,抛家舍子来到绵竹,她和所有的男队员一样吃住在工地,克服生理上的不适,工作细致、完美,充分体现出女性的特质。潘道劲师傅管理着驻地生活用发电机,每天凌晨4点开机,深夜12点关机,有时还要加班,时刻守候在高噪音的发电机旁,为发电机加油加水,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虽然疲惫不堪,但仍然默默无闻地坚守岗位,毫无怨言,为大家所称赞。
我是市中医院的心内科医生,任亚军是市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我兼任医疗组长,我们负责援建队的医疗保障工作。到达绵竹工地的初期几天里,因旅途疲劳,气候、饮食不适应,有十多名队员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经我们全力医治,很快都好转了。人群密集之处,最易暴发疾病,而且又是身处野外,蚊蝇多,气候多变,炎热、潮湿、早晚温差大,我未雨绸缪,主动及时联系绵竹市疾病控制中心,科学管理工地环境,疾控中心派人送来了杀虫剂、消毒剂、防护服、喷雾器等。我向援建队管理人员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监督饮用水、食堂卫生、生活垃圾收集、排泄物处理等,并在我的建议下定期引水冲洗途经建设工地的排污明渠。每天,我和任医生身穿闷热的防护服,身背几十斤重的喷雾药桶,坚持在驻地、帐篷周围喷洒杀虫剂、消毒剂,即使大汗淋漓,也从不放弃。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驻地未发生流行性疾病。对于出现的外伤,除能积极正确处置外,能及时与援建队管理人员沟通,改善防护条件,加强现场防护措施,如购买防护眼镜、更换胶面防护手套、加固人字梯等,预防了大量外伤的发生,得到援建队总指挥的认同和表扬。
  我们驻守在野外工地,克服了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的艰难困苦,经常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巡视工地现场,及时为援建队员们治疗疾病,防止小病成大病。我们想病员所想,急病员所急,克服工地医疗条件差的困难,想方设法、安全有效地为队员诊治疾病。一次,有一个队员咳嗽、胸闷,一侧呼吸音减低,需摄胸片检查,遂带着患病队员辗转绵竹多家医院,可是绵竹城里因地震灾害已缺乏此检查条件,最后在绵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我们陪着患病队员在布满裂缝的机房,冒着余震的危险完成了胸片检查,使患者及时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并经治而愈。另一次,有一个队员头晕而就诊,测血压为216/140mmHg,可工地上无静脉注射用的降压药,我们一边安慰患者,一边胆大心细、缜密制定口服药降压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血压,有效安全地使患者血压逐渐降至正常,病情得以缓解。因气温高,供电量又不够,所带冰箱无法使用,所带破抗针已失效,因此对于多名皮外伤清创缝合后的患者,我们只身带往绵竹城里的北京军区255医院的野战方舱医院,给予注射破抗治疗。
  当地村民生病时,如感冒、咳嗽、发热、外伤等,我们更是热心地帮他们诊治处理,直至康复痊愈。恶劣的生活环境也使我们身体不适,感冒发热、厌食、腹泻、身体虚弱。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坚守医疗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队员们及当地民众服务,得到他们的充分肯定。工作之余,我认真调研绵竹学校受损状况,将我院心肾内科医护人员所捐的8000元人民币及时捐献给绵竹市实验学校,为学校尽快恢复正常教学,学生尽早回到课堂,贡献了一份爱心和力量。
  在救灾一线我们舍小家顾大家,实践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行业宗旨。多难兴邦,社会总是在战胜灾难中发展进步,每一次与灾难的不屈抗争、生死较量,都能锤炼出一种气壮山河的时代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我们以援建队党员干部为榜样,在援建队总指挥、领队的统一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无怨无悔地忘我工作,为援建大队保驾护航,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由于我们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经江苏省赴川援建前线指挥部临时党委批准,在四川绵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江阴援建大队最后一个到达四川绵竹,却是后来者居上,最早完成高质量、高标准活动板房的搭建。有江阴人民做坚强的后盾,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建设局、卫生局、市政公司的全力支持,我们援建队在绵竹期间始终士气高涨、斗志昂扬,面对艰难困苦,一往无前,从未退缩,圆满完成了赴川援建任务,向家乡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虽然我们在灾区(2008.6.4-6.25)未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各位领导却给了我们许多的荣誉。经过此次抗震救灾,我深刻领悟到救死扶伤、顽强拼搏的职业精神是我们卫生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牢记诺言、实践诺言,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责,努力工作,为卫生事业贡献一生。
  2007年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医师。

版权所有:无锡市医师协会
地址:无锡市金城路399号1-511室     电话:0510-82757102
 
邮编:214023     E-mail:wuxiysxh@126.com 
苏ICP备09022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