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2008年12月25日晚,在春城昆明,“2008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仪式正在隆重举行。一位身形清瘦、儒雅睿智的中年人风度翩翩地走上台,代表600万无锡市民将“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奖牌交到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劼手中。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的眼镜片后透射出自豪的目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位中年人正是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江苏省十佳医徳医风楷模、无锡市首届道德模范、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陈静瑜教授。
或许是巧合,“陈静瑜”名字本身就蕴含了他的道德品格——做人“静”字当头,静心则专、宁静致远。行医“瑜”字为先,艰难困苦,玉(瑜)汝于成。“静”字做人——只想成为一个好医生。初次见面的人很难想象陈静瑜是一位外科医生,他给人总是一种静静的感觉,白皙的脸庞有着浓浓的书卷气。而认识陈静瑜的人都知道,静静地篆刻印章是他从儿时起养成的最大业余好爱,“当画家”则是他儿时最大的理想。这些都潜移默化培养了他灵巧之手、专注之神、宁静之心、睿智之眼——一个好医生的必备素质。
1980年初夏,充满艺术气息的陈静瑜在高考志愿表上却毅然填报了医学院,这多少令熟悉他的老师和同学感到有点意外。对此,他却十分平静,“现在更需要的是医生,我想从事医学这门生命的艺术。”进入大学后,陈静瑜更加在“静”字上下足了功夫,为的就是耐住寂寞、排除浮躁,在医学的殿堂里,用心学习和追寻医学生命艺术的真谛。
“静”字做人的同时,陈静瑜也以“静”字创造着奇迹。2005年4月的一天,陈静瑜带领手术团队为一位68岁高龄的肺纤维化患者进行右肺移植时,恰逢10余位外省同行特意来锡观摩手术。然而,供体只有左肺适于移植,所以手术需将供体左肺反转180度置入患者右侧胸膛,并进行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的吻合。此类手术世界上仅完成一例,根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难度很大。手术团队的同伴们,处于好心,建议陈静瑜暂缓手术,因为风险太大了,压力太大了。何况手术室外还有同行在观摩,手术成功与否对他如日中天的事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此时,陈静瑜在手术台旁静静地思索了片刻,患者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再也拖不起了,必须及时手术。于是,陈静瑜沉着冷静地带领手术团队,凭着成熟的肺移植技术毅然闯关冲隘,一次吻合成功,手术获得了成功。至今,这位患者已存活了4年,创造了该类肺移植手术的新纪录。
瑜者,美玉也。艰难困苦,玉(瑜)汝于成,这正是陈静瑜行医生涯的生动写照。
自从进入医学院后,陈静瑜就以白求恩作为榜样,决心做一名白求恩式的胸外科医生。毕业分配回无锡时,他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为了能够成为优秀的胸外科医生,陈静瑜加倍努力工作学习。那时,只要有相关新技术的学习班,他总要想方设法参加。虽然在外进修条件十分艰苦, 但进修学习让他获益匪浅。青年陈静瑜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上的技术已经填补了无锡市的很多空白了,在周围同行眼中,他俨然是无锡市胸外科的后起之秀。
2001-2002年间,陈静瑜远赴白求恩大夫的故乡——加拿大进修,来到多伦多总医院专攻肺移植技术。 在那里,陈静瑜的勤奋和韧性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查资料、做实验、切磋技术,对他都是一路绿灯。
2002年5月,陈静瑜从加拿大研修回国后,率领其科研团队,在国内重新开展了沉寂已久的肺移植手术,短短六年,就开展单、双肺移植79例,手术量占了全国总量的一半,一年生存率达78%,手术质量居全国领先,创造了9项全国第一,从而一举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中国肺移植事业的重新振兴。无锡市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外科(肺移植)成为无锡市唯一的江苏省临床重点学科。无锡市人民医院被卫生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医疗单位,成为江苏省目前唯一获准开展肺移植的临床医院。
2009年初,外地一位67岁高龄的全国人大代表因肺纤维化伴呼吸衰竭、右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生命垂危。经国内呼吸科专家介绍向无锡市人民医院求援,陈静瑜前往当地会诊后即将患者转来人民医院。随后,在陈静瑜带领的肺移植团队努力下,患者在两天内就完成了肺移植的评估及术前准备,第三天就成功地接受了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右肺移植术。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就脱离了呼吸机,第三天已能下床行走锻炼。说来也巧,陈静瑜本人就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医生为全国人大代表患者成功进行肺移植”一时间传为佳话。
随着陈静瑜在中国移植领域学术地位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大型医院向他纷纷伸出了橄榄枝。但陈静瑜不为所动,他说:“我是无锡培养的医学专家,我的根在无锡!让人们在阳光下自由的轻松呼吸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5年被评为首届无锡市优秀医师。